古董鉴定的内容:
1、辨伪:即鉴定这件古董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真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头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断代:即鉴定古董的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古董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评价:即评定这件古董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尊重艺术品本身的规律就是说要根据艺术品的材质、体积等来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和保存环境。比如,有些艺术品的材质怕曝晒、高温,而有些艺术品的材质怕潮湿等等。只有符合艺术品本身的特性、尊重艺术品本身的规律的保护,才能够让艺术品更长久、更完整地保存下来。
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技艺,又要学习借鉴西方技术方法。毫无疑问,艺术品的保护修护工作不是现在才有的,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自己传统的保护修复艺术品的技术方法。这些传统的技术方法往往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掌握,而且这些技法多是通过经验探索出来的。除此之外,这些传统修复技法有自己特的修复工具和材料等等。而现代对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修复技术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这也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化学、物理等实验和技术手段可以让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曾经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不少人见识到文物修复的魅力,中国文物修复案例更是让人看到文物修复师们的能力,一起来看看这些国宝修复背后的故事。
商品修复可上溯到清中期,宫里太监把破损的偷拿出宫,修好了卖出,所用材料有蛋清,虫胶,糯米汤等等,渐渐的就有了这种行业。清末,古陶瓷修复技艺已在社会上初步形成,当时主要用虫胶、树胶和鱼胶作为黏合剂,也有采用锯钉的办法,走街串巷来修补民间一些残破瓷器。开埠后,这里更是古董商,古陶瓷极易破损的特性催生了一批修复人才,饶鸿发算是这项技艺的鼻祖。
古董鉴定的流程:
观察包浆: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所以但凡是一件老东西肯定是有包浆的,观察包浆的老气程度是古董鉴定简单的一个小方法。